深圳荔枝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荔枝行业 > 有关新闻

中外专家为“失管荔枝果园”分析出策

在春暖花开的3月,来自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栽培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示范园园主、重点种植户,广东省创新团队有关专家,南非荔枝专家等260多位中外专家、种植者汇聚到荔枝发源地茂名,交流荔枝产业技术研究成果,探讨荔枝产业的发展之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

 

果园现状

“失管果园”占果园三分之一

     泗水镇堂华村的百亩荔枝树种于上世纪80年代,株行距不到3米,由于生长空间少阳光不足,果树高达9米,给荔枝除虫防病带来困难,已10年不挂果,摇钱树变成了“风景树”。

     曾经高峰期起产过15万多公斤,产值超过100多万元尚古岭荔枝果场,经过18年的种植,树冠逐年增大,果园荔枝封行密闭严重,圆头形树冠的荔枝只能向上生长逐步变为“荔枝竹”,到2009年已经陷入亏本经营的困境。

    “失管果园”不仅是荔枝龙眼产区出现的现象,在全国水果产区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目前全国整个水果老果园面积占1/3以上,其中密闭园也占了很大面积,限制水果质量的提高。荔枝作为我市主要种植的水果之一,面积大,产量多,是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促使荔枝早成园、早投产,在上世纪80--90年代荔枝生产大发展时期,普遍推广果树密植,目前荔枝种植面积达141.34万亩。随着荔枝树龄增长和树冠的扩大,全市有100多万亩的荔枝树出现了封行密闭,造成果园阴蔽,光照条件差,病虫害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据了解,近几年我市通过采取回缩、间伐、嫁接换冠等技术措施改造密闭果园,已间伐了60万亩,但仍有40多万亩密植荔枝尚未改造,主要分布在根子、分界、泗水、霞垌等老产区,千家万户农民分散经营,树木所有者间杂,品种不一,树冠大小不一,回缩间伐工作难度大。

专家之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姚丽贤博士

《我国荔枝园和龙眼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及评价》

果园的短板在哪里?

    作物产量限制因子有潜力产量、天气、病虫害、地差、群体结构差、低肥力和缺水等。植物像一个水桶,它装的水取决于水桶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板是限制产量的短板。那么我们的果园短板在哪里?还有叶片营养的短板在哪里?

    从采集荔枝园土壤样本分析,我国荔枝龙眼园土壤养分肥力低,物理性质差,保肥保水能力低。其中广东省荔枝园土壤养分普遍缺乏镁,依次下来是硼、钙、氮,钙对荔枝园土壤养分更加重要,所以要补充钙肥。广东省龙眼园土壤养分缺乏程度为硼、钼、镁、钙。土壤评价结果和叶片诊断结果不完全一致。果树环割会使氮、硼、锌降低,但对钾和镁基本没有影响,环割还可以提高钙。如果发现这些养分偏低,大家要看看是否环割得太厉害。她建议应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荔枝的氮、磷、钾肥的施用量。

 

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南非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咨询机构Dr.GerhardMostert

《荔枝园的营养管理和水分管理,专家管理系统使用》

   荔枝产量的组成(也叫产量配方)是由二氧化碳、水分管理、营养管理、光照管理(或树冠管理)构成。另外还有一个影响产量是有机质,有机质并不是营养,但有机质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水分管理和养分管理,由于它让微生物制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对于营养管理非常有帮助。这几方面要最佳地搭配起来,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

    为什么要施肥?是为了给树体补偿以下方面消耗的营养,因为果实、修剪的枝条、清走的叶片、生长消耗都带走很多营养。要施多少肥这取决于产量大小、放几趟梢、修剪力度多大、清除和烧掉的落叶等因素。啥时施肥?关键是注重四个阶段的管理:一是叶片生长期,二是花发育期,三是果实发育期,四是采收期。每种肥料在恰当的时候施用才会有效。钾肥与氮肥会互相干扰,所以要在梢出后再施钾肥。镁在开花期间施用等等。

    一年用水有3个关键时段,植物叶片生长前、新梢生长与花穗生长之间、果实发育。南非水分管理主要是利用喷灌、微灌、滴灌系统,而且对水分管理作灌溉日历、张力计、土壤水分探测器、蒸发量记录。

 

树冠管理提高结果能力的重要措施

 

   南非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ARC-ITSC)Dr.ReginaCronje

《荔枝园设计、树冠管理、梢期控制、研究课题》

   树冠管理提高结果能力是通过四个途径实现的,一是改变光照、通风透光,二是控制树形和高度,三是创造最大的结果表面,四是对老的枝条更新。

   南非荔枝树行向一般是南北向,树的间距为老果园12×12米,更新的果园10×5米、8×4米,最佳树高度2米,塔型树冠。每年要通过修剪维持塔型树冠,通过回缩修剪降低树的高度,但有个原则,任何时候修剪量都不能超过树冠层的20%。修剪时间,早熟品种不能迟过采收后一个月,晚熟品种要在采收后立即修剪。为重新获得最佳树的形状,方便快捷的解决办法是机械修剪。但机械修剪是粗修剪,还要人工辅助修剪,否则树形很快受影响。

   南非荔枝产业最早是在1875年从毛里求斯引进,荔枝出口始于1970 年,每年出口量在7000吨。南非的荔枝种植者协会(SALGA)成立于1987年,协会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研究的经费,40%是用在研究方面的。协会还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提供一些有关荔枝的质量、产量和市场信息资料,同时协调协会主要会员与政府关系。在研究与开发方面,协会可以提出一些研究项目。由于研究经费是来自于荔枝种植者协会会费,很少来自政府的,所研究方向都是实用性的。

水肥一体化让作物更易吸收营养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李中华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荔枝龙眼园的改进与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施肥和灌溉是目前农业工作中耗费劳动力最大的一项工作,而且肥料必须要溶解于水根系才能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是无效的,管道施肥则让作物一直处于“饱”的状态。

水肥一体化的好处: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约能源,节约农药和肥料,节约劳动力,总的是省钱。

记者观察

 “失管果园”的背后更多是认识问题

      密闭果园带来许多问题:光照条件差、病虫害增多,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经营成本增加,效益下滑……,而且恶性循环,越是没有效益,果农就越掉手不管,成为“失管果园”。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回缩间伐技术,也取得可喜成绩:全市100多万亩密闭荔枝果园,改造了60多万亩,目前仍有40多万亩尚未改造,也是最难改造。

这40多万亩荔枝果园为何难于推进回缩间伐这项技术呢?有种种因素:有的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果园,谁都不肯砍自家的果树,只好一起死。有的果农是见花施肥、见果施肥,没有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投入了成本却没有获得好收成,所以掉手不管。

    从中外专家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荔枝采收前后的秋梢期、花芽分化期、果实发育期是施肥的三个关键时期,而果农施不施肥以及在什么时候施肥,更多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又比如,荔枝园龙眼园需要水的时间与天然降水的时间不重叠,需要合理灌水,这点很重要,但许多果农不知道,仍保持传统的种植习惯,靠天然降水种荔枝,那怎能有好收成呢?还有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这涉及到生产方式转变问题,可以通过农村一事一议、土地流转、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等转变生产方式,但关键还是思想认识的问题。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说:“营养管理、水分管理和树冠管理是荔枝园一切管理中的核心管理。”对密闭果园来说,如果不做间伐回缩的话,后续的营养管理、水分管理、秋梢控制、树冠管理等这些关键技术就无法运用,增产的潜力和品质的改善都不能显现出来,所以果农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从体系几个示范果园改造的成功范例显示,改造后的果园,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它都可以恢复产量,甚至有些果园在间伐第二年就实现增产。可以相信,密闭园的改革只会成功,不会有失败的,没有任何的担忧。

首席专家

茂名产区要率先完成果园改造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厚彬指出,营养管理、水分管理和树冠管理是荔枝园一切管理中的核心管理,没有这些管理的果园是“失管果园”,对这类果园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没有意义的。

    他强调指出,荔枝施肥总量其实并不要求太高,大概每株每年化肥的用量是2.5公斤以内,这个施肥量不是果农承受不起的成本,关键是我们施肥是以单株为基数,现在果园种得很密,就会增加肥料总的需要量。所以果园一定要大力推广回缩间伐技术,减少植株的总数,才能减少果园施肥的总量。

陈厚彬肯定茂名产区在推广回缩间伐技术一直走在全国前面,他希望在未来3-5年内,茂名产区对所有的果园都进行一次间伐、回缩或高接换种的改造,在全国6省(区)荔枝产区率先完成果园改造工程。广西钦州、玉林,粤东和福建的主产区起步比较晚,要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逐步加快果园改造的力度和速度。

成功范例

东百果园改造后病虫害少了

     由于龙眼密闭严重,2011年8月茂港区东百果园主赖理华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试验站专家的指导下,大胆回缩间伐,今年龙眼果树病虫害少,来花比较理想。

东百果场建于1995年,种植储良龙眼780棵,白糖罂10棵,种植的规格为4×5米。随着龙眼树的生长,果园开始密闭,生产管理困难,成本增高,产量低,果实品质变差,效益下降加快。2011年5月赖理华收购过来预计产量有3万公斤,但由于树高无法采收,只收1.1万公斤,卖得3.2万元,不够付工人工钱。

2011年8月份采完果后,赖理华对果园大胆进行回缩间伐技术改造,隔一行砍伐一行,隔一株就砍伐一株,等于4棵树只保留一棵,现在树的距离是8×10米。留下的果树全部放低,从8-9米回缩到3米以下。经过改造以后,果树采光和通风透气比较好,病虫害减少,今年来花的情况比较好。

      赖理华很有信心,他说,果树株行距离宽了,今后在管理方面就很方便,肥料、人工等生产成本也会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效益肯定会提高。他把果园产量目标定位为中产,即是1000-1250公斤/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并力争成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园。

南冲果园间伐换种效益提高近8倍

     高州市根子镇南冲荔枝果场面积70亩,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荔枝”,树龄为18-21年。因密植造成果园密闭,2003年果园严重失管,产值仅为2.5万元。

2007年开始,园主对果场进行改造。在当年春、秋两季将20亩“黑叶”、“白腊”品种通过换冠技术,嫁接上“桂味荔枝”、“糯米糍”、“鸡嘴荔”、“妃子笑”四个品种。然后应用回缩间伐技术,将种植密度为4×4米果树间伐为4×8米;应用荔枝蒂虫测防技术,加强树势恢复管理,并在间伐后,在行间套种花生、甘薯等增加果园收益。

     2008年开始,果园进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修建大水池和粪池、安装气象仪器、建环果园的水泥路和果品包装的铁架荫棚等。经过综合改造,果园的“白糖罂”售价不断上升,从3.3元/公斤升到4元/公斤,其他品种为2.3元/公斤,2011年果园利润18.9万元。果园示范成功,辐射带动周边6万亩荔枝果园的改造。

考察花絮

南非荔枝专家兴奋地说

 “我有幸来到荔枝发源国看到伟大的产业”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春季荔枝龙眼园管理培训班于3月下旬在我市举办,应邀作专题报告的南非荔枝研究和管理专家Dr.GerhardMostert和Dr.ReginaCronje到  我市实地参观考察荔枝贡园和示范果园,Gerhard说:“我非常感谢大家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来到荔枝的发源国,看到了伟大的产业”。

    南非荔枝最早是在1875年从毛里求斯引进,种植历史不长,面积只有2000公顷,每年产量1万吨左右,出口量7000吨。目前南非荔枝最大宗的品种是Mauritius和 McLean'sRed,此外还有少量的“妃子笑”、“怀枝”、“三月红”等品种。南非不是荔枝种植大国,但是是荔枝产业强国,他们在种植技术、产后处理与加工、荔枝农场运作、荔枝合作组织、市场营销、种植者协会、荔枝果农、研究机构、加工企业等方面都为我国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042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