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荔枝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荔枝文化

荔枝古代文化

  荔枝传说" 由于荔枝色、香、味均十分诱人,所以民间流传不少美丽的传说。相传1000多年前闽王王审知有妹十八娘,喜吃一种果型细的荔枝,因而这种荔枝便取名为"十八娘",成了后世珍品。苏东坡对"十八娘"情有独钟:"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轻红软白,雅称佳人纤手臂。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把这种荔枝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可谓妙矣。另有一传说,是明代黄康著的《十八娘传》,说这种荔枝是"开元帝侍儿也,姓支名绛玉,字丽华,行十八。"此说则更为神奇了。宋代时福清人翁昭文家园里有一种奇荔,它不按时成熟。有一次突然提早泛红,特别引人注目。翁母称"有贵客临门",果然名人林光朝从荔乡莆田远道登门。于是这种荔枝被命名为"客来红"。
       "荔枝对联" 福州五大丛林之一的西禅寺,因古时广种荔枝而闻名,据称多时竟至千株,故有"荔园古刹"之称。寺里从山门到后殿,石柱上多刻有关荔枝的对联。如,"来啖荔枝,此地合留苏子带;闲翻贝叶,其源参彻柳州诗。"典含苏东坡与柳宗元二大家。"隋替唐兴,一脉泉涌通海外;梁莳宋盛,千年荔子矗庭前。"说明该寺种荔历史之悠久以及在海外的影响。
        在宁德三都岛上,盛产一种"妃子笑"名荔,当地石壁间刻有一副对联:"全国名荔惟此有,天下异果别处无。"而被称为荔乡的莆田,古时在县衙门上刻有一副对联:"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如今在该县古谯楼上有一副长达96句的长联,其中有"独有荔枝甲天下"句。
        "荔枝戏剧" 在戏剧舞台上,以荔枝为题材的戏十分罕见。而我省的"荔枝戏"则名冠全国。如闽剧有《荔枝问题》、《荔枝换绛桃》等。后者描写五代时一对青年男女隔河居住,天天开窗相见,因而产生爱慕之情,便互相以投荔、掷桃来暗中表达爱情的故事。泉州梨园戏的《荔镜记》早在500年前就已经上演,并且由建阳麻沙刻印出版,原名《荔枝记》,是罕见的古珍本。莆仙戏的《荔枝谱》,描写宋代名臣蔡襄为官清廉,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广种荔树,大搞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却遇到"荔霸"欺行霸市,压价强行收购,高价出售,垄断市场。蔡襄果断带领农民与"荔霸"作斗争,维护了农民利益,平抑市场价格,受到群众赞扬,这戏上演很有现实意义。
         "荔枝民谚" 福州民间自古以来流传有许多与荔枝有关的民谚。如,"蝉儿鸣,荔枝红;蛰甲叫,抱火笼","小暑荔枝大暑鲎","荔枝胀,龙眼肥"等。这些谣谚都与气候、节物、保健有关。如"荔枝胀,龙眼肥"就是劝人吃荔枝要注意适可而止,吃多了会引起腹胀、上火,甚至会患"荔枝病",西医称"低血糖病"。"荔枝病",因为荔枝中含有大量果糖,荔枝瓤进入胃后,一时难以吸收,加重了肝功能负担,使糖分充滞于血液,对健康不利,又造成胃消化不良。民谣中的"荔枝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荔枝虽美,不可滥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062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