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荔枝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荔枝文化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贱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⑾。
 
君不见,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创作朝代】北宋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休何陋耶?                                                      【作者姓名】苏轼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作品体裁】诗
                                 

       荔枝叹》是苏轼一首诗的题目。叹什么呢?汉唐时代,每到荔枝成熟季节,产地农民要摘选最鲜美的佳品,“飞骑”送往宫廷,献予帝王嫔妃们享用。“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最出名的当然是嗜荔成癖的杨贵妃娘娘了。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传诵千古,也算骄奢淫欲封建王朝虐民以逞的一个例证了。苏轼对此发出人道主义的慨叹,他写道:“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瘠,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诗人的好心肠令人感动,却又觉有些天真,其实所谓“疮瘠”之根不在“尤物”,更与“天公”无关,那个高高在上统治一切的封建王朝,才是关键所在。
  而今景况大不同了。荔枝大面积增产,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风枝露叶”的鲜荔枝一串串陈列在边远城市的超级市场上,色香味都属上乘,此贵妃当年啖食的贡品,更不知鲜美了几多。当我们欣然品尝这“南国佳品”的时候,还有啥可叹的呢?
  却又忽从报上读到一则新闻,竟也与荔枝有关。广东某地政府,将一株名为“西园桂绿”的“名牌”树所结的十枝荔枝摘下,高价拍卖,以获“名利双收”效益,其中最贵的一颗是以55·5万元成交的。如此“天价”,荔枝味道也“天”不到哪儿去,和寻常的果子无甚差异,不过是腰缠万贯大腹便便的富商借此摆摆阔气,出出风头,显示一下有钱人的威风,满足一下“老子有钱你奈我何”的精神优越感而已。说句不中听的话:“还不是让几个臭钱烧的!”
  市场经济,钱能通神,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得流油满街淌,你有什么“牙啃”?“红眼病”么?干看着吧,你!叹什么,叹有何用,大可不必操那份心了。
  但我忍不住还是叹了一口气。虽说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现代都市人吃一点荔枝类的水果已非难事,但若深入调查一下,低收入、弱势群体,下岗失业和低保户们,有几人能吃得起一颗的呢?至于“广阔天地”中尚未脱贫的农家兄弟,就更“望尘莫及”了吧。当我想到那位以“天价”荣获拍卖成交主的富商洋洋得意神气十足地展示那一枚高贵荔枝时的神态,能不望“洋”兴叹么?
  叹也无用,不叹也罢。能做到像苏轼所期望的“民不饥寒为上瑞”也还需使上一把劲的。某些媒体在宣扬物质享受高消费,连篇累牍地为高档楼市车市大肆张扬以煽动人们的享受欲、占有欲的时候,何妨也为那些“望洋兴叹”的人们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20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