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荔枝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荔枝文化

话谈荔枝文化(较全)

一  荔枝史话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华南地区又是中国荔枝的原产地,增城北部的正果镇兰溪及南昆山(原属增城县,今龙门县)原有野生荔枝。
    最早记载荔枝的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他在《上林赋》中称荔枝为“离支”。
    王逸于东汉元初年间(114~119年)作的《荔支赋》是最早记述荔枝的专篇。文中形容荔枝“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着天”。赞颂荔枝“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
    荔枝最早进入中原,是汉高祖时。葛洪《西京杂记》载:“尉佗尝献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根据当时国家尚未完全统一、交通条件限制等情况,所献荔枝,当为干品。
    《三辅黄图》载:“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破南越,建扶荔宫。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置不息。后数岁偶得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日忽萎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植也。其实则岁贡焉。邮传者疲毙于道,极为生民之患。”这是中原最早种植荔枝及岁贡鲜果的记载。
    《后汉书·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死者继路。因临武长唐羌上书言状,及诏罢之”。
    上述两汉朝廷所得的荔枝,都是取自岭南。路途遥远,交通困难,究竟如何运送荔枝呢?
    清代吴应逵《岭南荔枝谱》引前人阮福的话说:“昔有七日至长安之说,殆妄也。此果三日后色香俱变,岂有七昼夜汗马之上而尚可食者?况自广州至关中数千里,即飞骑置堠,亦不能七日即至也。当如汉武移植扶荔宫故事,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指湘江)至楚北(指汉水)、襄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宫,则一日可达耳。”清代潘耒《荔枝盆》诗,详细描述了从福建把整株或一枝桠取下栽入盆中再壅土运送的情况。即从福州(别名三山)经闽江越仙霞岭入浙江,水运至北京。整株荔枝运送,水运尚不易,陆运更难。如从广州沿北江而上,需经南岭山脉,越过崇山峻岭才能进入湘江。这段路程险阻,任务十分艰巨。此处正是临武县境,难怪临武长唐羌冒死上书了。
    三国魏文帝曹丕没有见过荔枝,以为荔枝味若葡萄,为后世讥笑。唐代张九龄《荔枝赋》:“援蒲桃以见拟,亦古人之深失。”指的就是此事。清代屈大均更在《荔枝酒》诗中点明“咽唾葡萄笑魏丕”,加以讽刺。
    荔枝虽自汉代已为中原所知,但能吃到荔枝的人是极少的。至唐代,大多数人不相信天下间会有这种奇美的水果。开元间宰相张九龄(678~740)为此写了《荔枝赋》,在序言中指出:“(荔枝)状甚瓖瑰,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而固未之信。唯舍人彭城刘侯,弱年迁累,经于南海,一闻斯谈,倍复喜叹,以为甘旨之极也。”此文影响很大。随着唐玄宗密令进荔枝之后,以荔枝为题材写诗的人骤然增多。
    最早记载荔枝已入画图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为画作了《荔枝图序》,并详细记载了荔枝性状:“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FS:PAGE]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词牌中有《荔枝香》。据《唐书·礼乐志》:“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命。会南海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宋代入词,双调,有两体: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
    据现有资料,最早以荔枝为题材写诗的是杜甫。他的《解闷》诗中有四首以荔枝为内容,其中一首:“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此诗写于唐大历元年(766)。因贵妃及玄宗已去世多年,而荔枝还要继续进贡,使他感叹不已。
    唐末诗人曹松在咸通年间(860~873年)写的《陪南海郑司空游荔园》,是最早描写广东荔枝的诗。当时所游的荔园,可能是在今广州荔枝湾。
    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南海簿郑熊所撰《广中荔支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可惜已佚。南宋初吴曾《能改斋漫录》引原著荔枝品种有22个,名称如下:玉英子、焦核、沉香、丁香、红罗、透骨、牂牁、僧耆头、水母子、蒺藜、大将军、小将军、大蜡、小蜡、松子、蛇皮、青荔枝、银荔枝、不忆子、火山、野山、五色荔枝。
    蔡襄(1012~1067)于北宋初所著的《荔校谱》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内容包括概述、品种、种植方法、保藏运输等。他说荔枝“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是亦有足贵者。其于果品,卓然第一。”书中列出当时福建荔枝品种32个。由于他对岭南情况不了解,误认为岭南荔枝品种早熟,品质差,引起后世争论和批评。
    北宋张宗闵著《增城荔枝谱》,虽原著已佚,但以一个县有荔枝专著而言,可见增城荔枝栽培盛况。
    宋末陈大震于元初著《南海志》,在物产荔枝条目中云:“今佳品多出增城,其名有脆玉、麝香匣、大将军、小将军、皱玉、状元红、绿罗包、紫罗包、大丁香、小丁香、天茄子、黄泥子、水晶团、犀角子。又有金钗子,一名丫髺子,荔枝之小者,并蒂而生,味甘无核。又有海山楼者,宋诸司以重五日阅舟师於海山楼(按地在今广州市区内),率以是日至,因名焉。”从上所述,可见增城荔枝生产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写增城荔枝生产情况,更为详尽。他说:“荔枝以增城沙贝所产为最。土黄润多沙,潮味不到,故荔枝绝美。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香、味迥异他县。好事者,当未成熟时,先以兼金购之,乃得。其状元红等,贱如菽粟,岁收数千万斛,贩于他方。”
    综上所述,增城成为荔枝之乡,历史悠久。更令人瞩目的是,清初增城出现了珍稀品种——挂绿荔枝。
    关于挂绿荔枝的历史,钱以垲在《岭海见闻》中说:“新塘去(东)莞四十里,地隶增城,湛甘泉先生所居乡也。有湛氏居,傍山麓、林木丛翳。康熙八年(1669),偶产一树,以为杂木,欲除之,及花,乃荔枝也。其实大于常荔,坚莹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内敛,剥而怀之,三日不变。其色微红带绿,因名挂绿。味之香美冠于群荔。”钱氏之说虽有些夸大,但挂绿是荔枝优良品种,则是真实的。
    挂绿原产于新塘,除县志记载外,还有许多例证: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祯《北归志》:“南海荔枝,以挂绿为第一,闻元孝外家有此种。”元孝即陈恭尹,其岳父湛粹,新塘沙贝人。屈大均《翁山诗外·食荔罢柬族叔友》:“林中丹荔尽,尚有火山枝,欲向新塘去,频乘挂绿时。”乾隆十九年 (1754)增城知县管一清《挂绿赋》:“维冈四望,维时三伏,厥根斯繁,厥实斯熟。”嘉庆间崔弼《珍帚编诗集·注》:“挂绿出增城沙贝,荔中第一品也。”[FS:PAGE]等等,都可以说明挂绿原产地是新塘。
    挂绿成名之后,国内文人学者,如朱彝尊、彭孙遹、王士桢等纷纷赞誉。朱彝尊《曝书亭集》说:“世之品荔枝者不一,或谓闽最上,蜀次之,粤又次之;或谓粤次于闽,蜀最下。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此后传闻中外,身价百倍, 三百余年,享誉不衰。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北方人士视为畏途。然而受荔枝的吸引,不少人乐而忘返。唐代诗人郑谷说:“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宋代诗僧惠洪有诗:“天公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苏轼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
    历代诗人以荔枝为题材写下诗篇,其数量之多,在中国水果中,堪称第一。其中有唐代杜甫、白居易、杜牧、韩偓、徐夤、薛涛,宋代曾巩、苏轼、王十朋、宋徽宗、李纲、张元干、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明清两代,作品更多。如广州荔枝湾唐荔园落成,举行结社征诗,便有咏荔诗1000多首。从这一点看来,荔枝被称为“百果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现存5部《增城县志》对增城荔枝的记载:
    (1)明嘉靖《增城县志·食货类·果属》:“荔枝”。
    (2)清康熙《增城县志·食货·物产·果品》:“多荔枝,……尚书怀、挂绿最佳。”
    (3)清乾隆《增城县志·物产·果品》: “多荔枝。粤中荔枝以增城沙贝四望冈所产为最。土黄润多沙,潮味不到。自挂绿以下数十种,色味香迥异他县。秀水朱彝尊曰:‘闽粤荔枝,向无定论,以予论之,粤中所产挂绿,斯其最矣。’小华山、绿罗衣、交几环三种皆绝美,皆火山之属。湛文简公昔从枫亭怀核以归,所谓尚书怀者也。”
    (4)清嘉庆编修同治十年重修版《增城县志·物产·果品》所记荔枝内容与乾隆志相同。
    (5)清宣统《增城县志·物产》所记荔枝除与乾隆志相同外,增加如下内容:“今此种(尚书怀)最多。案: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为最名贵,价值十余倍于其他。究其他佳者亦如之,且或过之。搓冈水晶球一种亦美,当不减挂绿。此外,犀角子、桂昧、糯米糍、宋家香、进奉、玉荷包,各种俱佳。”

 

二  荔枝诗韵
    荔枝,果实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滋阴治病,且有其艺术特色,熟时“红透青笼”,享誉“红颗珍珠”,成为百果之王。荔枝如此多娇,引得无数诗人咏赞。今选录部分有关吟咏增城荔枝的诗作,供欣赏。

    苏轼(北宋进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四川眉山人)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注: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

    屈大均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广东番禺人)
广州荔枝词
(一)
    六月增城百品佳,居人只贩尚书怀。玉栏金井殊无价,换尽蛮娘翡翠钗。
(二)
    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
(三)
    照人最是凝冰子,五月光生一片寒。未启朱苞光已出,可怜更在水晶盘。
(四)
    东洲烟水接西洲※,载出离支万斛舟。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侯。
    东洲、西洲:在增城县新塘西面。
(五)
    五年不见水晶丸※,今日酸时已饱餐。四月先红犀角子,故人分惠一冰盘。
    ※水晶丸:即糯米糍。
(六)
    何来一队绿罗裳,花渡头前弄晚妆。欲结同心无所有,怀中大小总丁香。
    作者自注:绿罗袍,大小丁香俱荔枝名。花渡头在广州城南。
荔 枝
    蝉声催尽熟,黑叶荔枝影离离。买恨穿钱少,餐嫌辟谷迟。
    美先留小核,寒更浴香肌。挂绿无多子,盘中但水枝。

    陈恭尹(明未清初诗人,广东顺德人)
寄何孟门,时客琼南二载矣
    年年相约荔枝红,挥扇高谈几老翁。挂绿凝冰知在念,未堪邮寄海船风。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
    谱中诸品遍曾尝,晚熟增江久未忘※。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已知忧至良堪解,见说衰颜可复光。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
    ※增江:指增城县。这里借指挂绿荔枝。
南乡子
    赤帝炼丹成,戏把朱砂裹水晶,夏至凤头连黑叶,倾筐饱后,厨烟不用兴。
    晚熟是增城,小核新州亦得名,不及凝冰和挂绿,香清入口,轻松脆有声。

    彭孙(清顺治进士,吏部左侍郎,浙江海盐人)
荔枝行
    以增城挂绿为上,新兴次之,黑叶又次之。
    南中嘉树好颜色,物产时时陵上国。丹华紫缬何陆离,踏遍村南与村北。中有仙人十八娘,绿云覆体红绡裳。水晶肤骨玉脂凝,天然风味谁相当?尚书园※中名第一,黑叶金钟亦迥出。佳种由来最晚熟,六月冲炎始摘实。
    缃枝入手喝气通,春泉忽漱元膺宫。芳甘柔滑不留齿,冰雪立化香融融。黄柑霜柚甘一唾,卢橘杨梅俱下风。越人日啖过三百,欲以清膄傲吴客。标题不肯让闽川,图谱尤能争品格。此物宁堪走长车,天南人力未全舒。只今万里却贡使,何必唐羌更上书?
    ※尚书园,在增城新塘,明代湛若水曾任尚书,故称。

    管一清(清乾隆翰林,增城知县,江苏吴江人)
挂绿赋
    有物于此,含英挺淑。岭海之珍,离支之族。沆瀣精融,朱明瑞毓。
    凤质扬苞,蚌胎映肉。锦缬纵横,缃纹断续。重碧载披,凝脂堪掬。
    或食而甘,征名于仆。仆曰唯唯,天其生是使独。与何风味迥殊,
    而英英其越俗?与殆犹桃之绥山,李之房陵,枣之安陵,梨之大谷。
    与其诸争胜于桠兰,而上掩夫笼葱之竹;与将无嘉植效灵,尚留清献之余芬,而袭甘泉之遗躅。与维冈四望,维时三伏,厥根斯繁,厥实斯熟。火齐离离,翠翘簇簇。艳彼当垆,黛娥半蹙。聘此倾城,明珠十斛。逸态横陈,芳容新沐。雪乳甘鲜,云英本郁。润迫酪奴,酽如西醁。齿软咀芝,津赛燕玉。涧留循除,桐阴覆屋。石髓琳膄,悠然自足。是谓之挂绿。
   
    温汝适(清乾隆进士,兵部右侍郎,广农顺德人)
余素嗜荔枝近不复啖戏作绝句
    频搜异种爱鲜新,久却芳甘为病身。仙子绛罗真见惯,几曾虚作岭南人?
     作者自注:“余向啖荔枝,日止三十颗,近日啖不过十颗,未属餍已而生病,遂决意断之,见即屏去。若遇挂绿,不在此例。”
   
    阮元(清乾隆进士,两广总督,江苏仪征人)
岭南荔枝词
    不须夸署尚书衔,怀核归来味共参。此是自沙真种子,甘泉浸得水枝甘。
   
    湛祖贵(清乾隆进士,江西永宁知县,增城人)
倚岩寺啖荔
    白雨疏疏林外过,红云簇簇岭头垂。正当结社兰开候,又是论园荔熟时。
    鹤顶堆盘醒醉眼,琼浆溅齿沁诗脾。同谁仿就君漠谱,品出南中第一枝。
    倚岩寺:在新塘镇西郊0.5公里。
   
    崔弼(清嘉庆举人,广东番禺人)
    奇粥异尤物必自无多,而犹夸闽海盛波澜乎?余馆增邑

    荔最夥,次其时事为实录八首,以质闽人之在粤者
(八首选五)
(一)
    色禀离明第一枝,越王宫苑正离离。买当长夏论园熟,子结炎方压露垂。
    潋滟浦云盘靺鞨,茏葱山寺锁葳蕤。此乡宝玉原难并,不遣生香岭外知。
(二)
    江绿方红未足夸,请看珠海斗繁华。山腰旧种不嫌老,塘堂新枝今已花。赏处并陈村舍酒,熟时分馈野人家。相逢官道喧蛮素,银榼筠笼压担斜。
(三)
    争标名字出名园,犀角金钗次第繁。连理止凭春嫁树,丁香无事药留根。消津爱比哀梨爽,剥食惟宜蜜酒浑。最羡沙村苎麻子,田岩挂绿不须论。
    作者自注:“广州荔枝以挂绿为上。增城大敦、沙贝(今新塘)诸村所在多有。(开)花时,长吏使标之,岁畏其扰,斧之无遗类矣惟田岩、苎麻子二种,差堪比美。而苎麻子产沙村,味尤甘芳,视常荔为倍大,两膊高耸形扁而下杀,核尤纤小,去其壳包以纸,经宿不湿,吾谓之胜挂绿。”
(四)
    蜜渍盐蒸太失真,擘红须让岭南人。不妨树底探骊去,且上梢头吸露新。坐荫争来招过客,采芳先已约比邻。少餐莫被东坡笑,数核看谁量最神。
(五)
    青裙缟袂出山城,争踞浓阴擘翠轻。丹壳色同人面色,阿娘名似小姑名。不嫌细乳纤莹手,贪弄明珠出绛樱。更喜猩红双满袖,一蝉归路送行人。
   
    客馈挂绿七枚思寄大兄不得
    故人封锦字,遗我比虬珠。安得走飞骑,相将寄大苏。
    此香难再得,余口尽堪糊。更复思羊枣,因风泣坐隅。
   
    谭莹(清道光举人,广东学海堂学长,广东南海人)
岭南荔枝词
(一)
     霞树珠林今若何?岭南从古荔枝多。凭君载酒村村去,绿叶蓬蓬隔一河。
(二)
     粟米香瓜并熟时,村南村北子离离。儿童共唱新蝉叫,四月街头卖荔校。
(三)
     广州东去是增城,土润沙高潮亦平。家种荔校三百树,年年果熟问收成。
(四)
     黛叶缃枝品自佳,年来闽蜀爱相排。岭南亦有枫亭※种,道是尚书昔日怀。
    枫亭:今福建仙游县。
(五)
     万颗红堆玛瑙盘,谁嫌内热更分餐。水浮子共凝冰子,沁到心脾六月寒。
    水浮子、凝冰子:均为荔枝名种。
(六)
    碧纱轻束紫罗襦,中有盈盈白玉肤。何妨三日怀中贮,不是红绡是绿珠。

    李凤修(清代人)
    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孟。

    黄乔松(清贡生,广东番禺人)
    金钗挂绿水晶球,兰味何如桂味荔枝优?博得亭园三万树,人间不羡富平侯。

    梁梅(清贡生,广东顺德人)
    增城挂绿闻名久,凤尾龙头冠粤中。笑我按图空索骥,四分微绿六分红。
    趁圩不买荷包饭,拣树先寻糯米餐。听说苎麻堪并味,明朝更向菊坡祠。
    家家种荔当耕田,牛首山头鹿步前。更有连林三十里,白沙冈接钓台边。
   
    崔树良(清代人)
    新兴香荔品题高,增城挂绿压葡萄。寒浆擎出琥珀碗,不得凉洲亦自豪。

    丘逢甲(清光绪进士,工部主事,台湾彰化人)
荔枝
(一)
    天生尤物本销魂,更取增城挂绿论。一种天然好风格,西施初出苎萝村。
(二)
    紫琼肤孕碧瑶浆,色味双佳更带香。若授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

    梁凤来(清代人)
答送挂绿荔子诗
    气味如君素所期,冈头遥为寄枝枝。却凝甘脆冰为骨,别有坚凝玉作肌。
    罗袂夜深诗入梦,朱衣风卷柳拖丝。娘名十八春方少,一线何人暗画眉。

    方澍(清末人)
啖荔枝
    增城挂绿世所奇,禀精受气维震离。时方落实置监守,达官乃为口腹私。
    一颗价值千铜钱,同心之合五色丝。我正客粤况难得,过此以往谁复知。
    居潮五月荔枝熟,捆载而来西山陲。牟尼光摇露沆瀣,琼瑶弹缀风离披。红云吞吐齿激激,赪虬大小珠垒垒。单裹玉肤薄罗滑,香凝冰骨星球垂。
    初似贫人望属餍,粗粝一饱甘如饴。郡中佳植细品次,获此便足他何为。
    扶荔宫中长荆棘,百株迁地同枯萎。守吏坐诛且数十,视人如草良可嗤。
    厥后纷纷传驿堠,红尘飞骑争走驰。杨家妃子一展笑,道旁晹死悲枕尸。
    不祥之木此为最,贾害何异倾城姿。即今铁艘驶江海,一日千里贡玉墀。
    犹言远物不足宝,嗜好淡泊皇心慈。南来万里本为口,午窗坐啖真忘饥。
    东坡愿作岭南人,我亦北望归迟迟。
   
    杜埃(当代作家,广东蕉岭人)
挂绿
    挂绿芳名天下彻,年年来度荔枝节。蝉鸣稻熟鼓龙舟,吾爱增城情未歇。

    陈芦获(当代诗人,大学教授,广东南海人)
咏挂绿
    挂绿名天下,老荔发新枝。借问何年植?今朝雨露滋。

    秦庆钧 (大学教授,广东番禺人)
荔枝
    尚书怀荔正堪夸,进奉晶球映晚霞。莫道人生难再少,西园挂绿出新芽。
   
    黄文宽(大学教授,广东台山人)
增江怀古
    离披老树有新枝,挂绿重欣丹荔垂。亘古甘泉遗爱在,岂唯性理说良知。

    杨奎章(当代诗人,广东梅县人)
咏荔
    千载骚人咏荔枝,万林烟雨正当时。风枝露叶镶珠冠,挂绿荷包糯米糍。
    霞作衣裳红锦绣,玉为肌骨白凝脂。农家好客相邀啖,笑话当年妃子词。
   
    刘逸生 (当代诗人,教授,广东中山人)
挂绿
    金谷荒凉后,三生紫玉身。愁痕添一线,疑是绿珠魂。

    韦丘(当代作家,广东清远人)
赠增城
    荔子增城好,香甜糯米糍,何须三百啖,一颗便成诗。
   
    关振东 (当代诗人,作家,广东阳江人)
挂绿
    绛裳绿带玉玲珑,婀娜娇娆五月风。差幸未逢妃子笑,岭南极品至今红。

 

 

三  挂绿传奇
    挂绿是珍稀荔枝品种。原产于新塘四望冈,因移植不易,故数量很少。清嘉庆年间,官吏勒扰,果农畏而砍之,四望冈挂绿因而绝迹。至清宣统时,以县城西园一株弛名,至今西园挂绿饮誉海内外数百年。
    说起挂绿,市领导朱泽君有这样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增城挂绿是增城人民心中的挂绿,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一种品牌,又是一种精神。它凝聚了增城人民勤劳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见挂绿荔枝赠抗非典英雄仪式上的讲话)正是有了这种理念,增城挂绿才能凸现出神奇的经济价值和精神文化取向:一颗挂绿荔枝55.5万元,挂绿凝聚着增城人民对抗非英雄的敬意,挂绿造福增城教育,造福增城人民,为荔枝文化写下新的传奇。
     2001年,首次拍卖挂绿荔枝,7月5日,市委、市政府为实现“还挂绿于民”的构想,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公开、公平、公正拍卖。此次拍卖会是增城市“兴建广场、改善生态、还珍于民、拍卖佳果、以树养树、带旺旅游”系列工程之一。是一项顺乎民心的举措。由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负责拍卖,10颗西园挂绿荔枝共拍得31.8万元,平均每颗3.18万元。第一颗由增城中旅以5.2万元竞得。最后一颗由法国雷诺汽车深圳分公司李警师以5.5万元天价购得。行家介绍,这次拍卖使增城西园挂绿荔枝成为迄今世界上卖得最贵的水果,10颗总重不足0.25公斤重的荔枝,价值相当于3.18公斤的黄金。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论证,成为世界最昂贵的水果,被载入“吉尼斯”大全。此次拍卖所得用于管护挂绿母树,达到“以树养树”的目的。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0527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荔枝的功效
下一条:荔枝与龙眼比较